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美学经典文献推介——于润洋 |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点击关注→ 音乐名师大讲堂 2022-05-0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知识共享,欢迎学习交流。


书       名:《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作       者:于润洋

出版信息:(旧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新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01

作者简介



于润洋



于润洋(1932-2015),音乐学家,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52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6年赴波兰华沙大学音乐学系攻读音乐学。1960年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83年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工作,1988年任院长,1992年卸任。


02

编辑推荐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是对20世纪西方音乐哲学的重要思潮和流派进行系统的梳理、介绍和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总体发展作出综合性的描述和批判性的阐释。这对我国未来高层次的音乐理论人材深入认识和批判地借鉴当代西方音乐哲学思想的某些合理内核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涵概了20世纪西方音乐哲学发展的全貌,分别涉及了形式-自律论-现象学-象征-符号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等诸学派的基本理论观念。关于本教材的上述内容,作者在近20年间对其中的各个课题均进行过比较深入的专题性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我国重要的音乐理论刊物上,本教材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撰写完成的。

03

内容简介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是当今国际音乐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教材完成撰写前,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尚无人开设此类课程,更无教材。到目前为止,在西方音乐学术界也尚未见到此类教材或专著,只是在西方音乐美学通史一类的著作(如美国学者E.Lippman的《西方音乐美学史》和意大利学者E.Fubini的《音乐美学史》中作为一个章节有所论述,但篇幅和内容都很简略和单薄。因此,本教材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它既为我国高等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了一部较高层次的教材,也为国际音乐学界提供了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系统研究现代西方音乐哲学的学术专著。

04

目      录



第一章 形式—自律论音乐哲学的确立和演进
第一节 19世纪后半叶形式—自律论的确立
(一)“形式—自律”概念的提出
(二)面临的强大论敌和自身的哲学—壮大学渊源
(三)形式—自律论的确立
第二节 形式—自律论在20世纪的演进
(一)20世纪西方形式文论的背景情况
(二)形式—自律论在20世纪的演进


第二章 现象学原理引入音乐哲学的尝试
第一节 罗曼茵加尔顿的现象学音乐哲学观
(一)哲学思想渊源
(二)音乐作品与其演奏、感受、乐谱是否是同一的
(三)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问题
(四)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
(五)音乐作品的同一性问题
第二节 阿尔弗雷德 舒茨的音乐现象学观念
第三节 杜夫海纳审美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问题


第三章 释义学及其对现代音乐哲学的启示
第四章 语义符号理论向音乐哲学的渗透
第五章 音乐哲学中的心理学倾向
第六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音乐哲学
第七章 音乐哲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尝试
本书参考文献
后记

05

主要贡献




音乐美学类

1,器乐创作中的艺术规律(人民音乐,1979,5期)

2,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人民音乐,1980,11期)

3,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评汉斯利克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研究,1981,4期,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理论三集》)

4,怀念卓越的波兰音乐学家卓菲娅·丽萨(人民音乐,1982,3 期)

5,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1982,4期)(2001年编入《中国电影音乐文集》出版)

6,语义符号理论与现代音乐美学(音乐研究,1985,3期)

7,罗曼·茵加尔顿现象学音乐美学评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1期

8,关于音乐基础理论研究的反思(人民音乐,1988,5期)

9,历史与逻辑――音乐理论发展的两大基石(中国音乐年鉴,1986)

10,《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有关音乐美学条目(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11,释义学与现代音乐美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1期)

12,作为音乐文化现象的流行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3期)

13,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探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1-2期)收入《中国电影音乐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12月出版)

14,对一种社会学学派音乐哲学的考察――阿多诺《新音乐哲学》一书的解读与评论(中国音乐学,1994,1-2期)

15,1991-1996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发展和学会工作的回顾和展望(艺苑,1996,3期)

16,论音乐作品的二重存在方式(文艺研究,1996,4期)

17,阿尔弗莱德·舒茨的音乐现象学观念(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1期)

18,杜夫海纳审美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问题(音乐研究,1997,1-2期)

19,苏姗·朗格艺术符号理论中的音乐哲学问题(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1期)

20,1996-2000年音乐美学学科发展和学会工作的回顾与展望(音乐与表演,2001,1期)

21,关于音乐的特性问题(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期;入编《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

22,从海德格尔阐释凡·高的《农鞋》所想到的(人民音乐,2002年5期)

音乐史学类

1,贝多芬思想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内涵(音乐论丛,1978,收入《贝多芬文集》)

2,肖邦音乐中的民族内容〔音乐研究,1980,1期〕

3,舒伯特歌曲的时代内容(音乐艺术,1981,3期)

4,《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西方音乐条目(大百科出版社,1989)

5,艰辛曲折的艺术道路――纪念席曼诺夫斯基诞辰一百周年(人民音乐,1982,10期)

6,肖邦(百科知识,1985,3期)

7,现实苦难的表现与王国长存的讴歌――巴赫[受难乐]与亨德尔[弥赛亚]的社会内涵比较(人民音乐,1985,11-12期)

8,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音乐研究,1-2期)

9,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永恒魅力――为柴可夫斯基的百年忌辰而作(文艺报,1993,12期)

10,"浮瓶信息"引发的思索(人民音乐,1995,6期)

11,对西方音乐特征的历史透视和反思(人民音乐,1998,8期)

音乐教育类

1,美国专业音乐教育考察报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1期,英文版收入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编辑的艺术教育文献集)

2,学年学分制的制定、实施和几点认识(艺术教育,1987)

3,成就艺术大师要甘于清贫(大学生,1989,10期)

4,在改革开放中前进的中央音乐学院――写于院庆四十周年(人民音乐,1990,6期)

5,对高等专业音乐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1期,收入[大学校长论教育]一书)

6,保持和发扬学院的优势和传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2期)

7,对培养音乐学专业研究生的认识和体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2期)

8,21世纪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展望(艺术教育,1996,3期)

其他类

1,心境·方法·学风(人民音乐,2000,6期)

2,相隔四十年的再度辉煌――记第十四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人民音乐,2001,1期)

3, 贾培源《电影音乐美学概论》一书序言

4, 孙星群《音乐美学的始祖》一书序言

5, 宋瑾《走出慕比乌斯情结》一书序言

6, 姚亚平《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二元冲突问题研究》一书序言

7, 邢维凯《西方音乐思想史中的情感论美学》一书序言

8, 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一书序言

9, 张帆《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一书序言

10, 何乾三《音乐美学文稿》一书序言

12, 徐孟东《二十世纪的帕萨卡里亚研究》一书序言

13,关于中国音乐学学科发展的几点想法(人民音乐,2002,11期)




名师讲堂  助梦飞翔

扫码邀您入群学习

分享网络时代红利 

与音乐名师“面对面”




更多精彩:




    点亮“在看” 名师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